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老标本新发现——

哺乳动物颌关节演化过程被揭示

2025-09-25 光明日报 齐芳
【字体:

语音播报

哺乳动物有一个关键特征——其颅-颌次生关节是由齿骨髁与鳞骨关节窝构成的。但因为缺少化石材料,学术界对次生颌关节演化过程仍不十分清晰。我国古生物学家对两件发现于1984年的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4日出版的学术期刊《自然》上。

这一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团队,联合自贡恐龙博物馆、禄丰市自然资源局、楚雄化石研究中心、重庆古生物研究院,以及美国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

其中一件老化石是发现于四川自贡中侏罗统的三列齿兽类——川南多齿兽标本。毛方园说:“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该件馆藏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通过三维重建、形态分析等方法,揭示川南多齿兽具有形态特异的齿骨髁-颧骨窝次生颌关节。”这是在四足动物中首次发现这一关节,突破了以往对次生关节形态的认知框架。

另一件老化石,则是采自云南禄丰下侏罗统的摩根兽类标本。研究人员认为它是一个新属种,并命名为“禄丰曲髁兽”。它的齿骨髁结构相对简单,由齿骨外脊末端向上弯折形成,尚未膨大为球状。该发现为“哺乳动物齿骨髁起源于齿骨外脊后端”这一假说提供了实证,填补了从早期真犬齿兽类的齿骨-鳞骨接触到早期哺乳型类的球状齿骨髁之间的形态过渡环节。

基于这些新发现,研究人员首次系统提出原始颌关节与次生关节演化的四阶段序列:第一阶段,关节骨-方骨原始颌关节(“爬行动物”);第二阶段,原始颌关节为主,次生接触点起辅助作用(进步犬齿兽类);第三阶段,次生颌关节成为主要承压结构,原始颌关节为辅并传导声音震动(哺乳形动物);第四阶段,完全的齿骨-鳞骨颌关节,原始颌关节成为中耳听骨关节(哺乳型动物)。

综合证据显示,颌关节演化存在多次独立起源,类型多样。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多样性?毛方园解释,表型可塑性,也就是外因环境诱导的发育变异,可能在晚期犬齿兽类次生关节多样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表型可塑性作为生物适应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这一学说,虽存争议,但正日益获得更多研究的支持。”

(原载于《光明日报》 2025-09-25 第08版)

打印 责任编辑:宋同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