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11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联合团队研发的“磐石V1.5:一站式科研平台”在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发布。该版本是继今年7月26日1.0版本发布后的重要演进,标志着磐石在平台化、体系化的发展路径上迈出坚实一步。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程健介绍,在本次升级中,平台进一步增强了“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与“磐石·文献罗盘”的基础能力,新增“磐石·创新评估”与“磐石·智能体工厂”两大科学智能体。
其中,“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在科学推理与模态理解等关键方面获得系统性提升,而“磐石·文献罗盘”则实现了效能跃升,其文献调研覆盖度提升59.3%,并可高效自动生成图、文、表并茂的文献综述,处理效率提升2.4倍。
新增的“磐石·创新评估”主要为科研选题、技术方案创新评估等关键核心节点的科研决策提供支持。该智能体可辅助完成跨学科选题发现、科研文献投稿建议与学术文稿修订优化指导,形成研究闭环。“磐石·智能体工厂”旨在帮助研究人员以更低的门槛创建和使用专业科研工具。该工厂集成自然语言生成、多智能体协同编排、可持续工作流与智能体管理等核心能力,可为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支持。
据介绍,磐石已在多个前沿学科领域实现深度应用,大幅加速了科研进程。
在天体物理领域,针对恒星参数反演中计算成本高、流程复杂的挑战,磐石研发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开发了恒星参数智能反演工具链,显著提升了反演速度,增强了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与可解释性,降低了算力成本和使用门槛,使跨领域研究人员也能轻松开展恒星参数的分析与验证工作。
在能源材料领域,研发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构建了全自动端到端的材料逆向设计系统S1-MatAgent,能自主完成文献阅读、材料计算和材料优化。以新型析氢反应合金催化材料为例,该系统成功从2000万种候选配方中快速锁定13种高性能材料,将数月的设计周期缩短至30分钟。
在力学工程领域,针对高铁、飞机等复杂构型在流体载荷计算中的高成本、长周期难题,研发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发了智能载荷计算技术,成功将数据稀缺场景下的关键参数误差降低42%;将高铁气动问题的仿真分析时间,从传统的数小时缩短至秒级,为重大装备的构型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5-11-11 第1版 要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