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深海环流塑造南太平洋微生物多样性

2025-07-16 科技日报 张梦然 周思彤
【字体:

语音播报

发表在新一期《科学》杂志的研究显示,被称为“全球翻转环流”的深海环流在塑造南太平洋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功能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这项由美国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等机构联合完成的研究,为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组织模式提供了新视角。

长期以来,科学家已知该环流会将深海划分为物理化学特征不同的区域,但无法确认这些水团是否构成独特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此次,研究团队从复活节岛出发至南极洲附近,沿南太平洋采集了300多个全深度水样,通过宏基因组学和分子指纹技术,重建300多种微生物基因组,并识别出数万个物种。

研究发现,海面下约300米处存在“原核生物系统发育跃层”,微生物多样性在此处急剧增加,类似于海水密度快速变化的“密度跃层”,成为表层低多样性水体与深海高多样性群落之间的过渡带。

进一步分析显示,这些微生物形成6个微生物群落组和10个微生物群落“功能区”。其中3个群落组与水深相关,另外3个则对应南极底层水、环极深层水上层和古太平洋深层水等主要水团,各群落组都包含独特的物种和功能基因,受水温、水压、营养梯度和水团年龄影响。

该研究建立了当前海洋微生物生态系统基准。微生物是海洋碳循环核心,主导固碳、营养循环和碳封存。随着气候变化影响全球翻转环流,微生物群落分布和功能可能改变,对全球碳循环产生未知影响。

打印 责任编辑:闫文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