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与亚琛工业大学等机构组成的跨学科团队,研制出一款创新型有机光电化学晶体管(OPECT)。这种微型装置不仅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还可模拟大脑神经细胞的运作机制,未来或将成为高灵敏度光学传感器及脑机接口的核心组件。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先进科学》杂志。
人脑通过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实现认知功能,这些细胞会随着学习与记忆过程不断自我调节。科学家试图在电子设备中复现这种特性,由此催生了“神经形态电子学”这一前沿领域。而开发具有类脑“学习”能力的材料,正是推动该领域发展的关键。
最新进展在这一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新材料的性能可被精准调控。通过特殊设计,材料既能表现出极高的光敏感性,又能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这种可定制的特性为其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既可作为视觉假体等医疗设备与神经组织的交互界面;又能用于构建新型脑机接口系统。此外,该材料还具有功耗低、适应性强等显著优势。
为确保材料与生物体的兼容性,研究团队选用经光敏分子修饰的名为PEDOT:PSS的导电聚合物。这种特殊塑料既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同时兼具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完美契合电子设备与生物组织的接合需求,且能在人体正常温度下稳定工作。
研究团队表示,这项技术有望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视网膜疾病提供全新治疗方案。目前团队已通过体外实验验证了材料与神经组织的相容性,测试结果令人满意。不过,在正式投入医疗应用前,仍需进行更全面的生物安全性评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