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化石神经系统”揭示蜘蛛起源于海洋

2025-08-08 科技日报 张梦然 周思彤
【字体:

语音播报

一项对寒武纪节肢动物化石的最新研究表明,蜘蛛及其近亲组成的蛛形纲动物可能起源于海洋。这项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团队领导的研究发表于最近的《当代生物学》期刊。

此次研究对象是一种生活在5亿多年前海底的已灭绝动物——莫里森虫。此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它是原始螯肢动物,认为其进化地位比鲎(马蹄蟹)的祖先更为原始。

通过先进成像技术,团队对莫里森虫化石的神经系统和脑部结构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显示,莫里森虫的神经排列模式与现代蜘蛛等蛛形纲动物高度一致,而非预期中鲎类的神经构造。其头胸部存在辐射状分布的神经节,负责控制5对附肢运动,脑部还延伸出神经连接到一对类似蜘蛛毒牙的钳状结构。

更关键的是,莫里森虫的脑部组织排列顺序与甲壳类、昆虫及鲎类相反,呈现“前后颠倒”的独特结构,这与现代蜘蛛的脑部特征完全吻合。这种结构有助于提升捕猎时的反应速度、动作协调性和结网等精细动作的能力。

通过对115个现存和灭绝节肢动物的神经及解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团队确认莫里森虫是现代蛛形纲动物的姊妹类群,表明其所属支系可能演化出了如今包括蜘蛛、蝎子在内的各类蛛形动物。团队推测,这类海洋祖先后来逐步适应陆地生活,其捕食压力甚至可能推动了昆虫翅膀的演化。

打印 责任编辑:闫文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