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版纳植物园等热带地区天牛多样性研究获进展
  文章来源: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发布时间:2013-09-23 【字号: 小  中  大   

  鞘翅目天牛科昆虫是一类用作衡量栖境生物多样性水平和保护价值的重要指示动物类群,因其较为特殊的生活史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取样方式的多样化特点,该类群目前在湿热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较为少见。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选取位于云南西南热带地区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地点,通过综合取样,系统探讨天牛区系昆虫的多样性和其分布模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以相似性距离指数分析度量的不同取样地点中的树种相似性水平与天牛相似性水平之间联系紧密并无显著差异,通过估计所获得的天牛种类丰富度与树种数量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取样样方中的树木个体数亦与所获得的天牛个体数量呈显著正相关。NMDS分析表明取样样方中的植被冠层覆盖度,植被年龄和树种的多样性水平共同解释了不同生境中所获取天牛区系组成差异的78.5%。自然森林取样地点有较之其它生境类型显著更高水平的天牛多样性。虽然靠近自然森林植被的幼龄橡胶林中同样拥有较高的天牛多样性水平,但随着橡胶植被年龄的增长,管理措施增强和冠层逐渐郁闭,橡胶植被并不能为天牛类群提供合适的永久栖息地。因此随着以砍伐自然森林为代价的橡胶植被面积日益增加,本区域适合天牛类群生存的栖境条件在可预见的将来会大幅度降低。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期刊PLOS One上。

  此外,与本项研究紧密联系的全英文版《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牛》一书日前经由台湾福尔摩沙生态有限公司正式出版(ISBN 978-986-86850-2-4)。该书由热带保护生物学家Prof. Richard Corlett作序,奥地利天牛分类学家 C. Holzschuh鉴定大部分种类。最终成书是德国埃尔富特自然史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共同合作努力的成果。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