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科学家提出退役锂电协同尾渣升级回收策略

2025-08-13 广州能源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随着锂电池退役量持续攀升,其清洁回收技术被视为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因而回收策略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焦点。目前,退役锂电回收的研究重点是湿法冶金或加热直接修复,其主要侧重于金属高效提取或恢复原有电池性能,但对阴极材料的高价值特性探索有限。焦耳加热技术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回收方法体系,为高价值利用退役锂电阴极材料提出了新的概念。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袁浩然团队联合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杨军,提出了针对退役LiMn2O4电池阴极材料(S-LMO)与浸出渣磷酸铁(S-FP)的协同处置技术,即通过焦耳高温冲击活化水浸,实现金属锂的快速浸出,该技术浸出率达99%以上。进一步,研究人员通过调整焦耳热参数,对S-LMO和S-FP进行结构调整和过渡金属替换,进而升级回收为高能量密度的聚阴离子阴极材料LiMnFePO4(R-LMFP)。

这一研究大幅缩短了退役锂电池阴极材料回收锂的时间,显著提升了LMFP阴极材料合成效率,为解决退役锂电池阴极材料与浸出渣的协同处置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 Performance Phosphate Cathode from Revitalizing Spent Battery Slag via Joule-Heating为题,发表在《物质》(Matter)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的支持。

论文链接

高温焦耳热处理实现退役锂电和浸出渣升级回收

打印 责任编辑:闫文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