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
碲化铋(Bi2Te3)基热电材料涵盖Bi2Te3及其与Bi2Se3和Sb2Te3形成的赝二元固溶体,在固态制冷、精准控温和局域热管理等方面已实现商业应用。但是,Bi2Te3基材料本征为脆性,外力作用下易发生解理破碎,限制了其在柔性/微型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此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通过两类本征反位缺陷的互相作用,在单晶中引入高密度/多样化微结构,实现了Bi2Te3晶体从脆性至塑性的转化。但是,Bi2Se3和Sb2Te3晶体及其与Bi2Te3形成的赝二元固溶体的力学性能及形变能力,以及它们是否具有类似Bi2Te3单晶的塑性特性尚不清楚。
近日,上海硅酸盐所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科研人员,揭示了Bi2Se3和Sb2Te3的本征缺陷-微结构-力学性能映射关系,确定了Bi2(Te,Se)3和(Bi,Sb)2Te3赝二元固溶体兼具良好塑性和优异热电性能的化学组分区间。
研究团队利用温度梯度法,合成了Bi2Te3、Bi2Se3和Sb2Te3晶体。与Bi2Te3晶体不同,Bi2Se3和Sb2Te3晶体均表现为脆性,在面内方向三点弯曲最大应变量<3%,低于Bi2Te3晶体。透射电镜表征发现,Bi2Te3晶体存在交错层、涟漪、层错等高密度/多样化微结构,Bi2Se3和Sb2Te3晶体的原子排列较为规整。这种微结构的差异源于Bi2Te3、Bi2Se3和Sb2Te3不同的本征缺陷特征。理论计算发现,Bi2Te3中两种反位缺陷BiTe和TeBi的缺陷形成能相等时,其数值仅为0.6 eV,导致Bi2Te3晶体可同时存在高浓度BiTe和TeBi反位缺陷,形成高密度/多样化的微结构。Bi2Se3中反位缺陷BiSe和SeBi缺陷形成能相等时的数值较高,反位缺陷难以同时大量存在;Sb2Te3中反位缺陷SbTe和TeSb的缺陷形成能相等时的数值较低,但其出现在极富Te区,在实验上难以实现。因此,Bi2Se3和Sb2Te3晶体中未观测到高密度/多样化微结构,材料表现出脆性特征。
在Bi2Te3中固溶Sb或Se将改变其本征缺陷特征,进而影响微结构、力学性能和热电性能。研究团队合成了系列Bi2(Te,Se)3和(Bi,Sb)2Te3固溶体。室温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随着Sb或Se固溶量增加,晶体塑性逐渐减弱。当Sb固溶量低于70%或Se固溶量低于20%时,晶体表现出类似于Bi2Te3的优良塑性,沿面内方向最大弯曲应变量≥10%。透射电镜表征发现,具有塑性的Bi2(Te,Se)3和(Bi,Sb)2Te3晶体也存在高密度/多样化微结构,进一步证明其与塑性的关联。热电性能测试发现,Sb固溶能够提高Bi2Te3晶体的空穴浓度,Se固溶可以将主要载流子从空穴转变为电子。同时,固溶Sb或Se均可降低晶格热导率。综合力学性能与热电性能测试结果,研究团队绘制出Bi2(Te,Se)3与(Bi,Sb)2Te3晶体的组分-塑性-导电类型-热电性能关系图。当Sb固溶量0≤y<0.7时,晶体同时具有p型导电行为、优良塑性和高热电性能,其层内方向三点弯曲最大应变量≥10%,功率因子PF≥20 μW cm−1K−2,热电优值zT≥0.6。
上述成果拓宽了Bi2Te3基塑性无机热电材料的研究范畴,深化了科研人员对热电材料缺陷-微结构-力学性能映射关系的认知,对指导新型高性能塑性无机热电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的支持。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