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研究揭示全球变暖下三大洋协同驱动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增强

2025-11-10 南海海洋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西北太平洋反气旋(WNPAC),是调控东亚夏季风强度与极端气候事件的核心环流系统,其强度和位置变化受热带太平洋、大西洋与印度洋海温变化的协同影响,直接影响中国东部汛期降水、旱涝格局与高温事件。此前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一海盆或单一季节,缺乏三大洋整体视角的定量评估。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团队等,利用第六阶段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多模式模拟,量化了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三大洋在不同季节对WNPAC的贡献及变化趋势。

研究发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WNPAC在冬、春、夏三季均显著增强,主要受大西洋和太平洋海温变化驱动。其中,大西洋通过增强赤道波响应和准定常罗斯贝波列,在冬季和春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夏季则以赤道罗斯贝波机制为主。太平洋在夏季的贡献最为显著,其机制在于印太暖池与中西太平洋之间的海温梯度增强,这一变化引发了异常的东风。相比之下,印度洋的影响在未来气候中相对较弱且较为稳定。

该研究为理解未来全球变暖下三大洋对WNPAC的影响和季节性机制提供了新的定量框架,凸显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在塑造未来东亚气候变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全球变暖下三大洋对WNPAC增强的作用机制

打印 责任编辑:曹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