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了科学技术的慧眼金睛,         就可以看穿宇宙星空的大小,         就可以探测原子、基因的疑团;         但是,我们却依然无法计算出         一个人生命的能量,也无法知道,         一位科学家的心灵,究竟会有         多麽辽阔的空间。         于是,我想起了一个人,         想起了中国的两弹元勋,         想起了邓稼先。         28年,整整28年,         他隐名埋姓,把生命的种子,         播进了大西北浩瀚的沙漠,         播进了辽阔的青海高原。         与风沙同行,         与冰雪做伴,         他用鲜血和汗水,浇灌着         祖国强盛的根基;         他用科学登攀的足迹,叩响了         荒原边陲的每一座高山。         这里,看不见故乡的花溪石径,         听不到妻儿的殷殷呼唤,         在他面前摇曳的,永远是         如豆的灯光,如血的夕阳,         漫漫的黄沙,袅袅的炊烟。         然而,在这里,就是在这里,         他却用生命的灯盏,点燃了         一个民族五千年的梦想,         和东方巨龙的怒吼;         用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声,         向全世界宣读了,新中国的地覆天翻!
          1964年10月16日,为了这一天,         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邓稼先,把生命的全部能量,         狂飙般地倾泄在运算图纸上;         他把科学家的智慧和良知,         毫无保留地倾泄在这片高原。         他知道,那每一个数字、符号,         都连结着祖国人民的重托;         那每一条红线、蓝线,         都牵动着中华民族的尊严。         有多少坚固的堡垒,         有多少拦路的大山,         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科学家的责任,         科学家的胆魄,         就是要量一量,九天五洋的边界,         就是要探一探,龙潭虎穴的深浅。         没有高能计算机,         没有现代化车间,         没有氟油,         没有高能炸药,         甚至没有白馒头,         没有香喷喷的大米饭,         邓稼先 , 和他的年轻伙伴,         就靠着那台每秒300次的手摇计算机,         和古老的算盘,         把原子反应理论运算的图纸,         堆成了一座小山。         在那特殊的困难时期,         窝窝头、咸菜、苦菜根,          成了他们餐桌上的主食,         就靠这样的粗茶淡饭,         他们就着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一起下眼咽。         他们殚精竭虑,         他们卧薪尝胆,          万众一心,用坚硬的脊梁,         撑起巍巍昆仑,和共和国明朗的蓝天!         多少次冲锋陷阵,         多少次引爆排险,         多少次辐射伤害,         多少次通宵达旦,         科学家身上的每一个细胞,         都凝结着对祖国人民的汪汪深情;         科学家身上的每一条血管,         都奔流着对科学追求的炽热情感。         就是靠着这样的精神,这样的信念,         他们把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第一颗氢弹 , 送上了云霄;         就是靠着这样的意志,这样的品格,         他们把中华民族的光荣和自豪,         升华到无限。。。。。。
          一颗颗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         一次次火箭、卫星直插云天,         邓稼先耗尽了自己的全部热血,         点点滴滴的流淌,他竟没有           丝毫喘息时间。         1986年,他62 岁的时候,         被癌症的魔爪无情地击倒了,         弥留之际,他还惦念着中国的“863”。         凝视着床头那盆盛开的马兰花,         他笑了笑,便合上了双眼。         妻子在耳边呼唤,         战友在耳边呼唤,         罗布泊在远方呼唤,         昆仑山在远方呼唤,         邓稼先,你醒一醒,醒一醒吧,         你看一看,看一看吧,         亲人守在身边,         祖国守在身边,         但是,邓稼先太累了,一生劳累,         此刻,任凭千呼万唤,         他,再没有一点力气,         睁开那明亮的双眼。         突然,他微微颤动着嘴唇,         断断续续,只留下一句话:         “为了它,我死而无憾。”         此时此刻,我不知该用什麽语言,         赞美这位中国的奥本哈默,         赞美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邓稼先,他用自己的全部生命,         和对祖国的承诺,         为中国龙的腾飞,写下了一部         壮怀激烈、千古传诵的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