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我国第三架ARJ21新支线飞机成功首飞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9-09-15 【字号: 小  中  大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架ARJ21-700新支线飞机9月12日在上海成功首飞。这是继去年11月、今年7月以来,第三架飞上蓝天的“国字号”喷气式民用客机。

12日13时21分,飞机滑行起飞,开展各项预定的试验,飞行56分钟后安全返航。此次首飞的飞行高度约3000米,飞行速度为172节(约合每小时318公里)。飞机着陆后,试飞员邓友明报告说:飞机首飞成功,空中工作一切正常。

ARJ21是我国首次按照与国际接轨的适航标准进行研制、得到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受理的飞机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销往欧美发达国家的民机产品。目前,ARJ21的国内外订单总量为208架。其中,美国最大飞机租赁公司通用电气金融航空服务有限公司(GECAS)订购了25架。

此次首飞的第三架飞机于7月完成总装和机上地面功能试验,并于9月3日完成首次滑行。

根据项目发展规划,ARJ21将于2010年取得国内适航证,并有望于2012年取得国际通行的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适航证。为加紧适航取证,这一项目将2009年确定为“试飞年”,年内共有4架试飞机进行梯队式的相继首飞、试飞,开展总共1650个小时的试飞试验。上述试验将在今明两年完成,平均每天为2个多小时,试飞地点为上海和西安。

根据试飞取证的安排,4架试飞机所承担的研制任务也有所不同。此次首飞的第三架飞机主要检验电源系统和航电系统,而第四架将为取得美国适航证开展相关试飞试验。此前,首架飞机主要检验机型的性能、操控稳定性、飞控系统,第二架负责检验动力装置、燃油系统、辅助动力装置等。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