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片新闻
对话南极——南极科考新春特别在线(图)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1-29 【字号: 小  中  大   


1月26日晚7点整,央视国际网络将特地连接海事卫星连通远在南极的科考队员,让他们亲口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南极;让他们通过现代化的通讯设施与广大网友及他们的亲人朋友互诉佳节的问候!


    由147名队员组成的中国第19次南极考察队于2002年12月20日上午离开上海锚地,乘“雪龙号”科考船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据了解,这次南极科考的重点是南极冰盖研究、地质研究和陨石研究。这些研究目前在国际上都属于前沿领域,其中对南极埃莫尔冰架的钻探将钻透300米深的冰层直达海面,是世界上所有进行南极研究国家中钻探深度最深的,对研究南极的生态环境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同时,钻探的风险也很大。

    这次南极科学考察将持续到2003年3月,往返行程24000多海里,历时近半年。中央电视台记者也随同考察队奔赴南极进行跟踪报道。

    时隔一个多月,第19次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已经取得了诸多的科考成果:中国科学家开始在南极埃默里冰架钻取冰芯。中国科学家确立了南极陨石搜集新模式。中国南极科考首次实现大规模空中远程运输。科考队员发现大量陨石。考察发现南大洋缺铁对气候生态系统具有直接影响。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南极科考队员在南极的工作生活状况,央视国际网络特地利用海事卫星连通远在南极的科考队员,让他们亲口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南极。同时还邀请来了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编辑部动态新闻组的制片人、主编杨新爽和冯建平,与大家谈谈本次南极科考新闻报道的台前幕后。此外还有两位前方记者万昆和张京的家属也将作客在线主持,向在前方辛勤工作的所有队员传达亲人的问候,朋友的关切。

    在新春即将到来之际,让大家通过现代化的通讯设施与远在南极的科考队员和亲人朋友互诉佳节的问候!

    南极科考:中国科学家开始在南极埃默里冰架钻取冰芯

    科技方面,先来关注我国第十九次南极科学考察的情况,科考队在南极埃默里冰架开展的钻取冰芯的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北京时间17号,由8名科考队员组成的埃默里冰架钻探队登上埃默里冰架后,立即开始了钻探的准备工作,他们对当地的环境进行了仔细研究,利用冰雷达探明了钻探地点下的冰层分布情况,并确定了打钻的具体位置。

    这里是中国第19次南极科考队埃默里冰架钻探队的钻探现场,元月20号,冰架钻探队已经在这里成功开钻。截止记者发稿时,我国埃默里冰架第一钻已经深入到了冰层以下40厘米,由于现在埃默里冰架白天的温度在5摄氏度,不利于冰芯的保存,所以钻探人员又在钻探现场旁边挖了一个一米多高的雪洞,用于保存冰芯。大气中循环的物质会随大气的环流抵达冰川上空,沉降在冰雪里,被冰雪形成的冰芯保存下来,所以,冰芯被称为是气候变化的“记忆器”,南极冰盖保存了大概100万年前的气候变化情况。在这次钻探中,科考队员计划打钻300米,以获取数万年内的地质信息,为我国研究冰架与全球气候、南极生态系统变化等提供证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