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一线动态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迎来开放十周年

2025-07-28 上海高等研究院
【字体:

语音播报

7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举办“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开放十周年学术论坛”。多位院士专家、政府领导和行业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关心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以下简称蛋白质设施)发展的友人齐聚论坛,共话蛋白质大科学设施的发展与科学创新。

论坛上,蛋白质设施负责人作《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建设、运行、发展》主题报告,全面展示了蛋白质设施十年来在科研支撑、技术创新、产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在随后的高研大师讲堂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围绕Pathogens & Universal Health作专题报告,深入探讨了病原体研究与全球健康的密切关联。相关科研人员系统介绍了中国蛋白质结构数据库的最新进展,展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数据资源优势。论坛还设置了“高研交叉论坛用户论坛”和“高研交叉论坛技术讲堂”两场分论坛,分别聚焦用户最新成果和技术创新,为参会者提供了深入交流平台。

坐落在上海张江的蛋白质设施于2010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2015年7月28日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作为全球首个生命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大科学装置,蛋白质设施现有九大技术系统,建立了从蛋白质样品制备、结构解析到功能研究的完整技术体系。着眼于生命科学长远发展,蛋白质设施与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免疫化学研究所联合建设“中国蛋白质结构数据库”(PDBc),并于2022年正式加入国际蛋白质结构数据库组织,成为全球第四个国家和地区成员。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十年来,蛋白质设施已服务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504家科研单位(含100多家科技企业),支撑超过2500个研究团队、累计10万余人次用户开展实验研究。设施支撑完成科研课题超13400项,在原子空间尺度与毫秒时间尺度上深入解析蛋白质、核酸等关键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机制,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4000余篇,在疾病机理解析、创新药物研发、合成生物设计等前沿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推动了多项原创性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打印 责任编辑:任霄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