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新华社】从单点采样到立体监测!“极目一号”获取关键数据支撑青藏科考

2025-09-20 新华社 刘祯
【字体:

语音播报

9月18日,“极目一号”浮空艇在升空。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从浮空艇下视观测云顶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供图

9月18日,“极目一号”浮空艇大气观测试验现场,科研人员在操作辅助系索。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9月18日,极目一号”浮空艇大气观测试验现场,科研人员在调试观测载荷。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9月18日,“极目一号”浮空艇大气观测试验现场控制室,科研人员在观察试验进展。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9月18日,“极目一号”浮空艇大气观测试验现场,科研人员在操作辅助系索。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9月18日,“极目一号”浮空艇大气观测试验现场,科研人员在操作辅助系索。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9月18日,“极目一号”浮空艇大气观测试验现场,科研人员在操作辅助系索。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9月18日,“极目一号”浮空艇在升空。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9月18日,“极目一号”浮空艇大气观测试验现场,科研人员在操作鼻系索。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9月18日,“极目一号”浮空艇在升空。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9月18日,“极目一号”浮空艇在升空。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极目一号”浮空艇试验队部分成员合影(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联合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20日宣布,近日在西藏鲁朗地区开展的“极目一号”浮空艇大气观测试验取得成功。此次试验共搭载16台、总重量约200公斤的科学载荷,成功升空至海拔5500米高度,通过多载荷协同观测,实现了浮空艇从单点采样到立体监测的技术跨越,将为青藏高原研究提供核心数据支撑。

浮空艇,也叫系留气球,是一种在内部填充密度低于空气的气体而产生浮力的航空器。其漂浮高度由拴在地面锚泊车上的缆索控制,相当于一个空中“科学试验平台”。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浮空艇团队负责人张泰华介绍,从8月进驻鲁朗至9月19日,“极目一号”累计完成30次升空飞行验证,精准获取了大气组分、污染物分布、云三维微物理参数等关键科学数据,为“亚洲水塔”及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的动态监测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近年来,极端降雨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关注。为了研究云和降雨的关系,此次试验利用浮空艇对云降水机理进行探测。

“现在天气预报‘不准’的核心卡点在于对云降雨模拟的参数化方案不够准确。利用浮空艇在空中停留时间长的原位探测优势,试验中特别设计了云内‘心电图式’扫描,可以获得云生命周期中微物理特性的变化特征,为改进模拟提供支撑。”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尚华哲说。

据了解,浮空艇自2017年起便参与第二次青藏科考,已在青藏高原的鲁朗、纳木错、珠峰、双湖、可可西里等区域先后开展系统性科学观测。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