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百万年前头骨化石改写人类家谱

2025-09-26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对一件出土于中国、距今约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重新分析后,揭示出一个与神秘古人类“丹尼索瓦人”密切相关的新演化支系——“龙人”,更将现代人、尼安德特人与这一亚洲古人类支系的分化时间大幅推前。

近年来,随着古人类学与考古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人类化石标本被陆续发现和命名。其中不少被正式命名为人属的新物种——包括纳勒迪人、吕宋人、巨颅人,以及此次研究聚焦的龙人。

然而,这些新发现化石之间的亲缘关系,尤其是它们与已知人类物种——如智人、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直立人等——如何联系,仍是学界争论的焦点。

这件被称为“郧县人2号”的头骨化石于1990年发现于湖北省郧县(今十堰市郧阳区)。

由于化石出土时已严重破碎变形,研究难度极大,最初主要依据其古老年代将其暂归为直立人。郧县人2号不仅有可靠的地质年代测定,更是百万年前极为稀少的人类遗存,对厘清人类演化谱系具有关键意义。

研究团队采用高精度CT扫描与结构光表面扫描技术,清晰识别出郧县人2号化石中的裂隙、矿物填充和未变形的骨片,随后通过创新的数字重建方法,根据解剖结构和几何形态学标志点,以虚拟方式完成了头骨的精细拼接。

研究团队还开发出一套新型统计方案,通过随机引入误差进行了上万次模拟,以检验重建结果的可靠性,解决了古生物学中长期存在却难以验证的关键问题。结果显示,郧县人2号在系统发育树中的位置始终稳定。

重建后的郧县人2号头骨呈现出原始与进步特征交融的形态:低平的额骨和突出的吻部类似更古老的直立人或海德堡人;而扁平低矮的颧骨、更宽的后脑颅以及较大的脑容量,则与龙人以及大荔、金牛山、华龙洞、许家窑等地出土的中更新世人类化石相似。这件百万年前的头骨脑容量竟超过1100毫升。

研究团队以郧县人作为关键校准点,构建出全新的人属系统演化树,并推算出各个人类支系的分化时间。

研究发现智人、龙人和尼安德特人这三支的分化发生得非常早,虽然早于目前化石记录所示,但与基因组数据推测的结果高度吻合。

根据这一新的谱系框架,亚洲地区多数中更新世人类化石——包括大荔、金牛山、华龙洞、许家窑、夏河、澎湖及丹尼索瓦洞穴出土标本,以及发现于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的龙人正型头骨——都可归入龙人支系。该支系与智人拥有最近的共同祖先。

郧县人化石帮助科学家澄清了100万年至30万年前这段“中间时期”的人类演化迷雾,指示出关于人类的起源,未知的远比已知的要多。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

论文链接

郧县人生活场景复原图

郧县人2号头骨复原过程

人属系统演化树

打印 责任编辑:宋同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